福州市長樂區雪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,位于閩江口南岸的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,2002年投產成立,現有員工500余人,生產基地23000多畝(包括河北基地),年產蔬菜和糧食10萬多噸,總資產3億元。公司設有數字化種苗繁育中心、數字農業展示中心及蔬菜檢測中心、蔬菜冷鏈中心、蔬菜供銷服務中心、水稻烘干中心、智能溫控大棚、數字化水培和基質栽培中心,采用現代農業標準化管理模式,運用農業“五新”技術,從產前、產中、產后各個環節入手,常年為果蔬市場提供“優質、安全和可靠”的農產品,主要產品有水稻及花菜、西蘭花、甘藍、辣椒、西紅柿、黃瓜等各種果蔬,嚴格執行綠色食品標準生產。并創建了“雪米”品牌,連續獲得了“福州市蔬菜基地”“全國農超對接示范基地”“省級城市副食品蔬菜基地”“福建無公害農產品蔬菜基地”“福建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”“全國 第一屆青運會指定蔬菜供應基地”“福建省蔬菜重點調控基地”“福州市知名農產品品牌”“粵港澳大灣區‘菜籃子’生產基地”“福建名牌農產品”“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技示范基地”“2023年度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”“2023年福州市星創天地認定主體”“2023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基地”“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”“萬企興萬村”等稱號。公司以“走綠色道路,創生態文明”為企業文化,以“服務三農,助農增收”為企業宗旨,創新經營機制,拓展服務領域,和農民之間搭起一座緊密聯系的橋梁。
1、加強農民技能培訓
公司以農民增收、農業增效、鄉村振興為出發點,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和生產指導活動,有效地提升了受訓農民的職業技能和科技水平。今年以來,公司以田間學校為載體,舉辦各類農業科技服務技術培訓16期,受訓人員達1000人次;邀請科技人員下鄉服務90人次,為農戶提供科技服務,受益農民達1500人次。
2、大力發展“互聯網+農業”
2019年公司實施了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項目,建設完成了智能可視化生產管理系統、數字智能化社會化服務系統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、“互聯網+”營銷系統等“智慧核芯”, 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、智能視頻監控系統、物聯網等信息技術,以VR智能可視化、CO2和土壤溫濕度等環境數據采集、水肥一體化系統等為依托,通過物聯網技術使用無線傳感器網絡,實現電腦端和手機端遠程控制,實現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用“數字”引擎推動農業跨越式發展。
公司利用“互聯網+農業”思維,采用“線上+線下”的訂單銷售模式,主動與商超、電商等對接,并與800多農戶建立產供銷聯合體,服務客商達4500多戶。同時通過品牌策劃,注冊了“雪米”、“李雪美”兩個商標,以“雪米”西藍花為拳頭產品,依托12個綠色農產品認證、10個福農優品認證、2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、15個蔬菜種植專利,利用企業微信公眾號、抖音等平臺推介宣傳,先后與美團、樸樸、拼多多、淘菜菜等電商合作,采用“公司+基地+連鎖配送+電商平臺”的蔬菜小區直營模式,冷鏈送達消費者,減少傳統蔬菜銷售環節,線上線下日銷售量達300噸左右,促進農產品“出村進城”。
3、積極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
(1)開展育秧育苗數字智能化服務:公司積極發展設施農業,建設智能溫室鋼架大棚。40畝智能溫室種苗繁育中心,包含15座高標準的智能溫室大棚,采用自動數字化溫濕度調控、水肥一體化控制,每年為農戶提供商品化機插秧大田用苗4萬多畝,蔬菜種苗8千萬株。通過積極對接農業協會,分析當年、當季適宜種植的水稻和蔬菜品種,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每位農民,優選優種。農民只需結合自身需要(規模、人力資源、土地面積、土壤肥力等生產條件)就能向基地預定種苗,方便快捷。通過專家指導,明確了當季農產品的種植、銷售方向;通過科學引導,確保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;通過專業化分工,既省了農民育秧育苗的生產成本、人工成本,又為后期種植到豐收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。
(2)開展代耕代種農機數字智能化服務: 公司7臺插秧機和15臺旋耕機,采用機械數字化播種和機插技術,應用“物聯網+北斗定位+網絡通信”為一體的智慧農機新模式,提供機械化耕作插秧服務,實現了機插秧智能化、標準化,綜合服務全程數字化,年為農戶水稻機械化耕作插秧2萬多畝。通過縮小水稻插秧橫、縱間距,增加種植密度,在幫助農戶節約生產和人工成本的同時,又提升了產量——每畝增產稻谷80公斤,每畝增收經濟效益225元。2023年代耕代種服務面積達到80000多畝,服務范圍覆蓋長樂區和周邊區域,惠及農戶7000多戶,得到廣大農戶的一致好評。
(3)開展數字智能化糧食烘干服務:公司配備7臺燃氣烘干機,全部采用智能化生產管理,日烘干稻谷量為200多噸,幫助農民解決了受天氣影響和場地條件制約,長期存在的“有天無地曬、有地無天曬”的難題。通過數字智能化糧食烘干服務,還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——每噸糧食可減少損失3.25%,即每噸增產32.52公斤,每噸可增產值79.64元;平均年減少稻谷曬干損耗達70萬元,為減少糧食資源浪費,提高作物產量和農民收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。2023年為農民烘干稻谷3萬多噸,并協助農民對接米廠、面廠等收購廠家,將烘干處理后的稻谷直接由廠家收購,既解決了農民的銷路難題,減少了糧食的中間收購成本,也為全國稻谷類農產品生產產業鏈提供了可復制的增產增收標桿。
(4)開展冷鏈冷藏商品化服務:公司蔬菜供銷服務中心,通過現有的15座蔬菜保鮮冷藏庫和1500多平方米冷鏈配送中心,配以冷鏈倉儲、冷鏈運輸銷售等方式,帶動小微農業企業和農民增收增效。可一次性儲存蔬菜5000噸,通過15輛冷鏈運輸車和“互聯網+營銷”,日銷售蔬菜可達300多噸,幫助周邊農戶解決產品銷路問題,保障了本地區菜籃子的供應。
公司利用現代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機械相結合,大力開展育秧育苗服務、代耕代種服務、糧食烘干服務和冷鏈冷藏社會化服務,形成了新型農業化服務完 美閉環,是對“訂單農業”的完 美詮釋。通過商品化處理、品牌宣傳,提升農產品的商品性和市場價格,建立利益聯結機制,促進農民增收增效。
4、充分發揮輻射示范作用
公司自組建以來,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頭作用,采用科技服務聯系、合同經營聯系、農機服務聯系等方式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,與800多戶小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共同體。
農機服務聯系實打實:公司農業機械全程服務農戶生產,特殊時期甚至不計成本為農民提供服務。每年“雙搶”時節,如遇極端雨水天氣,公司即從江蘇等地調配大型收割機,組織農機服務隊,大限度地滿足農戶收割農作物的需要。同時,為解決雨水天氣稻谷烘干難題,擴建了稻谷烘干機房,7臺烘干機不分晝夜連續運轉,保障了周邊500多戶農民的水稻免遭雨水影響。真正做到敢承擔風險,想農民所想、急農民所急,把“讓農民滿意就是企業發展的動力”這一理念貫徹到日常的生產工作中。
雪美農業圍繞“三農”工作,任重道遠。公司將繼續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頭作用,積極發展提升數字農業,朝著穩產增產、農戶增收、鄉村振興、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。